学院 | 电气与能源工程学院 |
项目类别 |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 |
项目名称 | 传承——船承 |
团队名称 | 知行合一队 |
队长 | 陈睿娴 |
指导老师 | 孟巧、高洁 |
为贯彻海洋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培育船海领域创新人才,服务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让同学们了解船舶文化,传承船舶文化立志成为优秀的船海人,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为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024年7月5日至7月25日南通理工学院电气与能源工程学院“知行合一队”各自前往家乡探寻与“船承”相关的场所。
图1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7月5日至7月10日团队成员来到射阳黄沙港港口。经过查阅资料和与居住在当地的居民闲聊所得黄沙港在历史上曾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尤其是在1971年至1973年期间,盐城地区为了应对海潮倒灌问题,动员了30万名民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工程,修建了海堤和黄沙港大闸,这一工程成功解决了海水倒灌问题,为黄沙港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黄沙港的渔业产值占全镇总产值近70%,主要工业为造纸业和食品加工业,服务业以海鲜餐饮为主,消费水平在射阳全县来说中等偏上。
图2射阳黄沙港港口
7月11日至7月16日团队成员来到贵州航运博物馆。贵州航运博物馆,作为研究和展示贵州航运历史的专门机构,不仅承载着对过往辉煌的纪念,更是探索水利与船舶在贵州红色历史中独特角色的窗口,因此,本次调研报告就围绕贵州航运博物馆展开。更为重要的是贵州航运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密切相关。
在中国革命史上,赤水河与红军的四渡赤水战役紧密相连,这场战役是长征中最为辉煌的一章,被誉为“第二次决定性的胜利”。1935年,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指挥下,四次渡过赤水河,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展现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红军战士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图3 贵州航运博物馆
7月17日至7月22日团队成员来到连云港港口历史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四个展区展现连云港港口的历史变迁,这些展区分别分布于一层、二层、三层。主要展出内容以时间为主线,包括自秦汉以来古海州地区港口的演变发展历程、二十世纪初陇海铁路的修筑以及终端海港的诞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连云港港的艰难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连云港港的重生和现代化进程。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了解了连云港港口的历史发展轨迹。
秦汉时期直至1905年间古海州地区港口的演变发展历程,展品包括当时的航海工具、货币、陶瓷等历史文物。
20世纪初陇海铁路的修筑以及终端海港的诞生,展品包括铁路建设的遗迹、早期港口设施的模型或照片等。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连云港港的艰难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连云港港的重生和现代化进程。展品包括战争时期的遗物、港口重建的历史文献和照片等。
图4中国港口博物馆
7月23日至7月25日,团队成员齐聚校园,主要是完成两项任务,其一制作一艘903A型补给舰,其二则是进行视频的剪辑,将我们在社会实践中的相关见闻剪辑成片,目的是进行相关主题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船文化。
图5团队成员制作的903A补给舰模型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对于中国在航运上的发展和历程有了更加全面而系统性的了解。这增强了同学们了解船舶文化,传承船舶文化立志成为优秀的船海人,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为海洋强国决心与信心。在校内我们会将这份文化船承进行船舶,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中国航运,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